学校概况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保健之窗>卫生保健> 文章

怎样预防小儿手足口病

发布时间:2023/10/2 10:48:56 作者:谢敏 浏览量:754次

 

      怎样预防小儿手足口病

作为常见多发的传染病之一,手足口病“偷袭”对象多为儿童,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婴幼儿。一般来说手足口病症状较轻,大部分病例一周就可以痊愈,但有少数患者(特别是3岁以下患儿)若没有及时就医、对症治疗,可并发脑炎、心肌炎、肺炎等,甚至危及生命。记者采访了疾控专家和手足口病专家组成员,提醒家长和托幼机构,正确认识、科学防范,手足口病也可轻松应对。

【预防】清洁卫生是关键

“其实,手足口病并不可怕,家长不必惊慌。”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刘富强博士解释,春季病例开始多发,主要与温暖、潮湿、多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,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关疫苗,但只要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治疗,是完全可防可治可控的。

刘富强提醒,由于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,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,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,但能够传播病毒,做好个人卫生是降低这个隐形“杀手”危害的关键。例如,饭前便后、外出后大人、小孩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,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;看护人(家长、保姆)接触儿童前,尤其是给儿童喂食前,替幼童更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,并妥善处理污物;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;玩具应定期清洗、消毒,并避免幼儿将其放入口中咬弄。

疾病流行期,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家里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;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(主要是手心、脚心)和口腔有没有异常,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。

【警惕】重症多为1至3岁幼儿

虽然绝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,但少部分病例会发展成重症病例。我省既往监测结果显示,重症病例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~3岁,患儿一旦转成重症病例,则病情进展迅速,如不及时救治,很可能危及生命。部分重症病例皮疹稀少,不容易诊断为手足口病。

专家提醒,家有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,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,可使用布洛芬退热药,一旦孩子出现以下症状之一:持续高热不退;皮肤苍白、湿冷;呼吸、心率明显增快;精神差、嗜睡、易惊、烦躁不安、呕吐、抽搐、肢体抖动或无力;高血压或低血压;或实验室检查显示孩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;有高血糖,则应立即送孩子到有条件的大医院抢救治疗,决不能延误时机。

【应对】托幼机构是“主战场”

一直是抵御手足口病的“主战场”。我省已建立学生晨检制度,要求托幼机构必要时进行午检和晚检,重点查看有无发热及皮疹的情况。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、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、汇总与报告工作。一旦发现有发热、皮疹等不适症状的患儿后,立即通知患儿家长,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,多例手足口病病例发生时应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,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。

保育员、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,并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。活动室、教室、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,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/升消毒液拖地一次。门把手、桌、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,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/升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。

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,要立即对其所在班级物品进行消毒。例如,食、饮具、小毛巾要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;生活用具、玩具、桌椅等,用500毫克/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;书籍要拿到阳光下暴晒;衣、被单在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,或用500毫克/升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。

注意事项

预防措施就是“洗净手、喝开水、吃熟食、多休息、勤通风、晒衣被”。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上一篇爱牙护牙小知识

下一篇评比练强兵,蓄力再前行—汤山上善路幼儿园后勤人员岗位大练兵活动

版权信息:江宁区汤山上善路幼儿园 邮编:211100 电话:02552186203 管理登录

地址: 南京市江宁区上善路5号

备案号: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